喬頓服飾沈應琴用二十年做一件事——一件西服的匠心之路

記者 王策
近年來,政府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工匠精神”這一詞深入各行各業,也涌現了不少的“匠人”。日前,記者采訪了這樣一位在服裝行業深耕精作的“匠人”,他用二十年的時間做了一件事,以一件精工細作的西裝,向世人展示了一位當代企業家的“匠心”之路。他就是浙江喬頓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應琴。
記者:你是怎樣想到要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沈應琴:當時溫州的服裝行當,由于入行門檻低,導致眾多的企業蜂擁而入,其中不乏小企業、小作坊,同質化競爭嚴重。其中更多的人只是眼熱這一波行情,抱著掙一波就走的心態,導致整個行業惡性競爭嚴重,最終大部分的企業漸漸被市場所淘汰。而喬頓則是依靠自身的優勢,在這輪洗牌中成為勝利者,也在客戶群體中打響了自己的美譽度。
記者:你的商業模式創新具體是怎樣的?
沈應琴:十幾年前,我發現不僅僅是普通人,很多企業家也通常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穿上合適的衣服,充分展現他們真正的風采。于是,我覺得服裝商業模式創新勢在必行,提出了從簡單的開店賣服裝,到為核心目標客戶提供“合心、合體、合場”的整體著裝解決方案。現在定期開展著裝文化講座,提高客戶附著性,另外我還開始提升產品購買的體驗環節,將服務做到極致。這也應該說是企業匠心的鮮明體現吧!
記者:請你談談“品牌升級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意義?
沈應琴:相比八九十年代,今天我們的企業家商務著裝更為自信,這份自信的背后是國家綜合市場的增強,是企業家對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更為清晰的認識,是中國企業家的地位提升。隨著中國商務男裝研究中心落戶喬頓,作為服裝企業,更從服裝文化角度為中國的文化自信做點事。喬頓將為溫州打造國際時尚智城助力,為服裝行業供給側改革助力。
記者:喬頓創新方面有哪些新的舉措?
沈應琴:我們優化了生產系統,以工業4.0為目標,改變了服裝系統生產模式,將一直以來的多件流改成單件流,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運營管理體系方面的建設,通過管理看板、商機管理、銷售漏斗、生產后臺管理體系和解決問題八步法等工具,逐步搭建起了科學化、數據化和可復制的運營管理體系。以及喬頓開啟新零售,公司與IBM一起,成立聯合創新小組,共同打造“智慧營銷系統”,并開發建立了E3全渠道電商系統,計劃今年推動喬頓基于大數據智慧營銷的,線上線下全渠道新零售模式。
記者:結合你的企業發展談談,“兩個健康”先行區的創建面臨哪些機遇?
沈應琴:一是環境機遇。隨著政府守信踐諾機制、企業家容錯幫扶關愛機制的建立完善,市場監管規范化的實施,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加高效,監督機制更加透明,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法治化、公開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更加專注于發展。二是發展機遇。政府加大了對企業家的培養和扶持力度,為企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尤其是一些優惠措施的出臺,對企業引進人才、降低成本、創新管理、保護合法權益等,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必將迎來溫州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的新機遇。
寄語
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面對消費不斷升級、需求更加個性化的新情況,服裝行業將迎來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的新的發展機遇。喬頓服飾將以“兩個健康”發展先行區的創建為契機,以客戶思維引領企業發展,擴量提質,創新發展,早日登陸資本市場。作為溫州創建“兩個健康”先行區的試點,喬頓為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插上新的翅膀,為溫州經濟的騰飛做出新的貢獻,讓“溫州模式2.0”的新經驗為全國示好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