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區首屆“未來城區”集成改革創新實踐案例評選展示(一)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改革的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近年來,全區各級各單位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改革工作部署,聚焦“一區五城”發展新戰略,緊扣“新中心·大未來”城市新目標,全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統籌推進數字化改革、放管服改革、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打造“未來城區”集成改革新品牌。為及時總結推廣各單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切實營造改革攻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根據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精神,區委改革辦于10月份、11月份組織開展龍灣區首屆“未來城區”集成改革創新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現將征集參評的案例予以公示(以單位順序排列)。
區紀委區監委
探索“提級監督”新模式 全力提升基層監督質效
針對村干部違紀違法問題易發頻發、基層監督方法方式不足等現狀,全力破解村級基層“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軟、群眾監督難”的監督困境,區紀委區監委結合新時代清廉村居建設任務要求,勇于正視問題,大膽探索實踐,試點村社“提級監督”工作,著力整治基層“微腐敗”。
主要做法:一是找準“牛鼻子”,明確監督對象。聯合農林、民政等部門重新修訂《龍灣區村務工作權力清單三十七條》,科學選定6個重點村社,認真梳理村社四張問題清單,包括貫徹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四責協同”機制、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村社干部作風建設,因村制宜建立監督清單。二是選配“尖刀班”,形成監督合力。針對基層紀檢監察力量薄弱的問題,整合區紀委區監委機關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的監督力量與基層監督資源,建立相關職能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區、街道、村三級聯動的監督力量。三是開展“十個一”,構建監督閉環。通過審閱一份自查材料、起底一些問題線索、實行一次駐點辦公等“十個一”行動,將發現問題、反饋問題、整改問題等各環節貫穿提級監督始終,形成“閉環”追蹤問效。對一般性的問題,直接現場反饋給村社黨組織,并同步抄送給駐村干部和街道紀工委,督促整改落實。對于比較嚴重的問題,實行“臺賬式”“銷號式”管理,定期對整改進度開展再回訪再檢查,直至問題整改完畢。四是考評“一把尺”,注重結果運用。提級監督完成后,提級監督小組完成提級監督報告,徑送區紀委區監委主要負責人。結合提級監督結果,優化清廉村社指數考評工作,掛鉤村社干部考評結果。
目前,通過提級監督累計發現問題21個,問題轉立案9件,問責違紀違法黨員干部10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10人;被提級監督村社信訪舉報總量同比下降62.1%。該項工作被列入浙江省紀委“2021年度首批基層監督特色應用場景”,在全省范圍內發文推廣。
區委政法委
推進重點車輛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 探索交通安全新路徑
龍灣區地處溫州城市東部交通中心,據統計,目前全區登記在冊的相關重點車輛1879輛,超過全市總數的1/4以上,2020年甌海大道輔道工程車日均流量達到了7000輛,流量同比增幅71%,導致區域內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多發頻發。對此,區委政法委通過重點車輛運輸規范化建設,嚴抓交通運輸源頭監管,嚴查道路隱患整改,嚴控路面動靜態交通秩序,形成全過程安全風險閉環管控機制。
主要做法:一是構建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出臺《溫州市龍灣區重點車輛運輸安全管理規范》,突出重點車輛的管理要點,明確重點車輛企業管理、車輛安全、駕駛員要求、行業共治等要求,填補了溫州市在重點車輛管理標準的空白。二是強化數字賦能技防杠桿。依托數字化改革,開發“重點車輛管理平臺”“工程車交通安全智控系統”,實行對企業、駕駛員、車輛捆綁評分體系;嚴格落實重點車輛技術改造任務,對各類重點車輛配置一車一碼、駕駛室監控器等車輛安全設施,目前,全區1845輛重點車輛完成車輛技改。三是重拳整治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常態化聯合執法工作機制,三年來,共開展聯合執法31次,出動3000余人次,查處工程車違法4565起,查處重點車輛違法違規行為540起。
重點車輛運輸安全管理項目是全國首個將國家標準化理念和方法運用到社會治理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有效實現重點車輛運輸安全規范管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徹底扭轉道路運輸安全形勢。《溫州市龍灣區重點車輛運輸安全管理規范》今年2月份實施以來,共排查整治道路隱患60處,設置右轉彎危險區20余處。
區公安分局
創新開發“智慧護學崗” 賦能學校安全綜合治理
針對傳統護學崗模式存在護學警力不足、安防設施不齊全、家校警護學力量難以形成合力等難點,區公安分局創新打造“智慧護學崗”數字化應用,運用數字思維、數字技術,建立護學值守、風險預警、異常分析、入侵報警、聯動觸發機制,推進實現校園安全監控、管理、調度的一體化和智能化。
主要做法:一是立體圈層體系,防控“一張網”。通過網絡體系、視頻監控、操作終端,從訪客核查、周界防護、監測預警、智能分析、應急決策等方面,探索校園安防系統有效實踐路徑,實現防控力量一屏展示、實施成效一表統計、風險隱患一拍上傳、聯動機制一鍵觸發,構建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校園立體化安全防控體系。二是智能分析前置,預警“秒響應”。通過前端監控視覺和智能分析,識別監控畫面中的內容,并通過后臺云計算分析,對單一模塊或多模塊設置單一條件或多條件的關聯判斷,完成對事件動態發展做出有效判斷,發出預警及處置指令。基于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動態人臉優選抓拍,支持性別、年齡、眼鏡、表情等8種人臉屬性識別,根據相應條件,對數據進行自動關聯,實現人臉布控。三是一鍵報警聯動,應急“閃啟動”。“護學崗”校園智慧安防系統各模塊實現與公安、教育、學校、專業安保及運維公司之間的有效聯動,對應急事件進行緊急處理,最大程度減少校園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
平臺上線3個月以來,已在龍灣區145所中小學投入試用,實現轄區全覆蓋,累計護學值守參與6900人次,時長651小時;用戶注冊數6899人;累計隱患上報6次,及時處理6次,消息推送32條;實現訪客實時背景審查900多次。
區民政局
打造未來康養智城數字化平臺 助力養老服務提檔升級
區民政局聚焦居家老年人養老服務,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安養”“樂養”“惠養”“助養”“智養”五大功能為著力點,打造集老年人居家安全保障、自助點單服務、志愿者“時間銀行”存兌、服務機構遠程監管等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主要做法:一是養老環境“一池”評估。從供與需兩方面著手,共同構建養老服務數據云池,通過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IRS)進行數據共享,實現公安、衛健、社保等部門信息貫通。二是養老平臺“一圖”展示。打造養老“一張圖”,將全區各類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場所及其包含的床位預約、康復器材租賃等養老服務資源進行集成管理,實現龍灣全域養老服務一站集成、一圖展示。三是養老服務“一單”發布。創新推出養老服務菜單,集成多種點單渠道,滿足不同老年人送餐、送藥、助浴、陪聊、救助、陪醫等各類生活需求。四是安全監測“一網”運行。通過為老年人安裝煙霧報警器,智能手環等物聯網設備,對老人生命體征和居家環境安全進行實時監測,實現自動報警、就近動員、及時救助。五是志愿服務“一端”激勵。創新養老服務積分兌現機制,出臺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建立以資金為兜底的積分兌換制,激勵志愿者做好老年服務。
未來康養智城平臺自今年8月上線以來,已覆蓋16家養老服務機構和3000余位老人及家屬,養老志愿者注冊人數近973人,完成線上自助點單服務超1723人次。相關經驗做法被市委改革辦《探路者》內刊發布。
區司法局
打造“智慧矯正中心”新樣板 提升社區矯正綜合水平
近年來,區司法局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社區矯正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1+N”社區矯正智慧化系統,構建集業務管理、移動辦公、分析研判、心理矯治、在線教育、應急處置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矯正中心”,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主要做法:一是數據一體化。依托省社區矯正綜合管理平臺,融合貫通各級應用平臺,實現調查評估、接收入矯等全業務統一管理。配置智能語音轉錄設備,運用電子簽章和電子簽名,優化數字卷宗案件管理,已累計社區矯正各類電子檔案制作317份。二是監管智能化。立足自助矯正場景應用,采購自助矯正終端,開通24小時無人自助矯正室,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全天候請銷假、信息查詢、自助報到等服務。通過浙里矯、陽光矯正等APP搭建遠程自主教育平臺,綜合運用溫州市教育幫扶平臺、VR教育資源,實現個性化矯正、精準化幫教。三是指揮可視化。突出指揮中心信息化、實戰化能力,以“雪亮工程”為基礎,融合視覺智能管理系統,實時掌握社區矯正對象跨區域活動軌跡。提升改造移動執法車,配置執法記錄儀、移動矯正終端、對講機、平板電腦,實現前端執法調查,后端研判指揮。
“智慧矯正中心”的成功創建,有效提高了社區矯正業務數據、精準施矯、智慧矯正,有效促進了社區矯正工作提效減負,實現社區矯正高質量發展。2020年1月13日,龍灣區順利通過省司法廳創建驗收;2021年7月19日,龍灣區作為全國首批智慧矯正中心創建單位,順利通過司法部實地驗收,成為全國智慧矯正中心創建的龍灣樣板,供全國司法行政機關借鑒。
區委宣傳部
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改革 著力構筑共同富裕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近年來,區委宣傳部在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改革工作中,不斷優化完善體制機制,有效整合陣地資源,精益培育服務品牌,著力構建多元化、集成化、高效化的文明實踐服務體系。
主要做法:一、以集成化實現資源整合,構建文明實踐新機制。針對以往文明實踐資源分散、缺乏系統化管理的問題,按照“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的原則,成立全市首個實體化文明實踐管理機構,高標準建成8000多平方米的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基層文明實踐平臺一起構建“1+6+60+5”全域化的文明實踐網絡。二是以數字化打通供需渠道,打造文明實踐新生態。依托數字化改革,建成龍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綜合數字平臺,設置群眾點單、志愿參與、實踐地圖、組織入駐、活動展示等模塊,打通養老、醫療、教育等23個公共服務數字系統,形成“云端”服務矩陣,通過“點單-接單”模式,實現“從指尖到身邊”的文明實踐路徑。三是以品牌化推進拓面增效,培育文明實踐新動能。優化完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在區級層面成立“羅山紅”志愿服務總隊,下設 82支分隊、77支小隊,融入巨木公益團隊、弘德義工隊等8家社會服務團體,打造專業化志愿服務團隊,通過文明實踐項目培育孵化、文明實踐達人塑造,擴大文明實踐社會效應。
作為全市首個實體化文明實踐管理機構,區委宣傳部以系統觀念打破條塊分割,以機制創新推進深度融合,推動構建區、街、村社“三級聯動”,實體平臺與線上平臺“雙輪驅動”,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志愿服務體系建設“雙向提升”的文明實踐工作新格局,入駐志愿浙江平臺志愿服務團隊492支。
溫州空港新區管理中心、永興街道
探索空港永興企業社區治理新模式 打造產業園區治理新樣板
空港永興企業社區位于龍灣永興街道,地處溫州空港新區。聚焦公共配套設施服務共享難、企業矛盾糾紛調解難、企業辦事不便等難點,2020年11月,溫州空港新區管理中心突破體制機制,深化區街合作,組建空港永興企業社區綜合黨委,實行“一委一會一中心三社區”運行機制,探索提升空港社區治理新路徑。
主要做法:一是創新管理機制,構建“區街一體、權責清晰、扁平化”的管理體制。通過整合空港管理中心與永興街道干部、業務、資源優勢,協同一體化為企業提供服務。完善以“企業社區黨建綜合體”為樞紐的“1+8+N”黨群活動陣地共享圈,精準覆蓋企業職工業余生活和文化需求。二是優化服務項目,打造“扁平化、一站式、集成式”的服務新模式。在空港永興企業社區黨建綜合體設立企業服務中心,提供政務服務共16類127項涉企行政審批項目一站式辦理,推行甌E辦、網上辦和紅色代辦;提供綜治矛調服務,由區司法局成立調解中心入駐,受理接待各類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及法律服務,設立“黨員老娘舅調解室”“共享助調聯絡站”“紅港警務室”等,實現空港內企業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三是助力企業發展,推進“運行高效”助企、惠企運行機制。通過“下沉式服務”,聚焦企業發展中的“焦點”“難點”“痛點”等問題,以聯席會議、特邀高層次專家等形式為企業把脈問診、幫扶化解。
空港永興企業社區治理模式改革,形成了“區街一體、多元協同”的產業園區治理制度創新,打造了“集成式服務、一站式辦理”的“非公黨建綜合體”新平臺和推進企業規范化管理及新居民共治共享的“非公企業社區”新陣地。相關做法得到省委副書記黃建發部長點贊、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偉俊和區委書記周一富的批示肯定。
區人力社保局
全省首創薪資支付監管新模式 有效根治欠薪頑疾
近年來,勞動密集型企業因受經濟波動影響,導致欠薪事件多發,龍灣區勞動密集型企業欠薪案件約占總案件數87%。為加強企業拖欠員工工資的長效治理,保障廣大勞動者權益,區人力社保局創新企業工資支付監控機制,率全省之先將勞動密集型企業納入“智慧監察·陽光支付”系統,并延伸系統薪資發放監管、三色分級預警等功能,全力提升防欠薪工作質效。
主要做法:一是探索惠企補助實施與企業納管相掛鉤,有效引導企業監管方式變革。實行惠企補助政策與系統掛鉤,對及時接入系統的企業,在社保費返還、以工代訓等方面給予補貼優先發放;對不納入系統的企業,列入重點督查名單,組織人社、發改、經信等部門,加大聯合督查力度。二是前置實施薪資發放實時動態監管,實現欠薪問題精細管理。通過“智慧監察·陽光支付”系統與企業考勤機連接,實現薪資發放全流程在線運行,督促企業按時發放薪資。同時,員工可通過“薪樂達”APP上的投訴模塊進行實時投訴。三是推行三色分級預警機制,實現勞資糾紛早干預、快處置。“智慧監察·陽光支付”系統根據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實行“綠、黃、紅”三色預警,同時加強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配合,保持對欠薪行為的高壓態勢。
目前,龍灣區已有3181家企業納入“智慧監察·陽光支付”系統,覆蓋率達100%。2020年11月,全省根治欠薪工作會議在龍灣召開;2021年2月24日,《龍灣智慧賦能化解勞動密集型企業欠薪頑疾 實現欠薪案件數量三年連降》專報信息獲姚高員市長批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