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區永中街道萬順社區以“實干者”姿態譜寫社區文明新篇章
近日,龍灣區永中街道萬順社區瞄準目標、研判分析,精準發力,及時解決文明城市建設中出現的系列問題,以“實干者”的姿態推進社區文明建設。
據悉,萬順社區江錦家園坐落于龍灣區永中街道龍祥路,小區于2008年交付入住,共有住戶633戶,2100余人。作為老小區,江錦家園在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5棟旁的綠化草坪上堆放著成片的垃圾,當中有藤椅、石板、沙發等大小不一的廢棄物,沒有得到及時清運。”“小區兒童娛樂休閑區的地面上擺放著許多油漆桶,散發著刺鼻的油漆味,施工人員的工作服和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在一旁的草叢里。”……在萬順社區黨委書記鄭爍敏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前期排摸下,他們發現,樓道堵塞、路面小區保潔、車輛亂停放、違章搭建等問題是小區居民反映較為普遍的問題。
“必須要改,要改到讓群眾滿意!”面對這些繁冗復雜的問題,鄭爍敏意識到,創新社區管理模式是當前推進社區文明建設工作中刻不容緩的問題。“針對路面小區保潔問題,2019年我們成立周四路面整潔志愿隊,30個人每周一次在小區里巡撿垃圾。同年,我們創新探索‘聯合執法進小區’做法,在微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鄭爍敏介紹,住建、綜合行政執法、街道等單位聯合組建專班梳理明確了與住宅小區密切相關的45項執法事項,厘清職責邊界線,繪制執法流程圖,引導樓道居民微自治,小區通過樓道微自治載體先后解決了消防通道堵塞、垃圾雜物亂堆放、占用強電井、違章搭建等小區治理最末端問題。
針對樓道堵塞,2020年萬順社區社工花費近3個月時間推出樓棟居民自我管理樓道的微治理,由樓長監督物業保持樓棟的整潔和消防通道通暢,此后社區又花費半年多時間將整個小區進行了整治。針對車輛亂停放,2021年社區頂住巨大壓力篩選合適地下室將助動車統一歸攏。針對地下室亂堆放問題,社區還試點開展“群眾吹哨、黨員報到”工作,運用小程序,附近的網格長、樓棟長、黨小組長、黨員志愿者等人員接單進入所轄區域打卡“領哨”,居民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快速解決。
“現如今,數字化改革為我們社區弘揚志愿精神、鞏固文明成果帶來了東風。”鄭爍敏告訴記者,“社區志愿者是我們社區的文明宣傳員,也是我們文明社區建設的行動者。我們社區推出了萬順通志愿積分系統,現在已經有500多人次參與到了積分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志愿服務——積分排名——積分核銷——志愿再服務’這樣一個志愿服務閉環。”社區制作分發文明建設衍生品給萬順一萬多戶居民,營造文明建設氛圍,關愛志愿者,建立文明建設沒有旁觀者機制,讓他們的志愿精神得以持久弘揚。
鄭爍敏說,在文明建設過程中,他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地面與綠化帶垃圾、車輛無序停放、樓棟消防通道堵塞、小廣告、地下室藏污納垢等問題的主要責任主體是物業服務企業,但物業往往無法解決,最終只能社區兜底。針對這個現狀,萬順社區建立了運行和考核機制,推行“點位物業人+社區責任人+小區網格員” 三人責任制。這在文明城市建設工作中成效顯著,與此同時,萬順社區還落實了小區文明建設48項內容交叉檢查,小區排名榜公布在各小區大門口宣傳欄和小程序內,形成你追我趕的文明建設氛圍。
“接下來,我們還將創新宣傳理念,把宣傳和居民參與、項目、品牌揉為一體,開展‘斷舍離’大活動,邀請老師到社區小區教主婦們收納知識,開展討論,激發她們整理樓道的熱情。”鄭爍敏表示,他們還計劃把居民樓道口蚊蟲亂舞、臭氣熏天的綠化帶邊角地,改造成“家門口”的共享樹、八卦陣,打造小區特色小品牌,并建立“樓長+居民”的環境監督制度,進一步鞏固社區文明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