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街道蟾鐘村黨總支部——流動的“民間信訪室”
龍灣新聞網訊 黨支部檔案:海濱街道蟾鐘村黨總支部,現有正式黨員121人,其中老年黨員38人。這群老黨員積極參與村里的信訪調解工作。8年來,共調解400多起民間糾紛,發揮了和事佬作用,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流動的“民間信訪室”。
來到蟾鐘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副“構建和諧蟾鐘”的紅底黑字對聯,墻上懸掛著一個“唱和諧”組織獎框,一張大方桌前,幾名老年黨員時而嚴肅,時而微笑,正在調解一起交通事故,讓人頓生一種樂融融之感。
“村里的很多難題,都是靠這些老黨員參與調解的……”76歲的村民李大伯說。
“今天早上我們就參與調解了3起民事糾紛,其中半月前發生在海寧路的交通事故,起因是滄寧村村民駕駛小轎車撞傷村民李某,后李某因搶救無效死亡。對于賠償和手續問題,雙方意見存在很大分歧,并有爭吵跡象,但經過我們多次調解,目前已基本達成協議。”62歲的老年黨員李某高興地說。
該村的老年黨員先后4次到兩個家庭做思想工作。今年5月的一天,雙方當事人及親戚60來人終于被請到了一塊。“對方也是誠心來調解的,大家還是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吧!”、“將心比心,你得體諒人家的想法。斗氣傷身傷財,劃不來啊……”經過這些老黨員循循善誘的做思想工作,雙方最終簽訂了調解協議。
“為了成功化解矛盾,忙到夜里10點或12點是常有的事,但只要大家都幸福了,平安了,我這點付出算不了什么!”(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老年黨員笑著說。面對我們的采訪,參與調解的老年黨員們說:“沒什么可宣傳的,早習慣了,記不清參與調解多少起糾紛。”
蟾鐘村村支部書記李建光說,我們村正是有了這個流動“民間信訪室”,很多民間糾紛和村莊內部矛盾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內部消化。村民對國家方針政策不理解或有異議的,其派代表到老人協會辦公室咨詢投訴,而后由老年黨員們梳理意見后,跟村兩委主要領導交涉,反饋意見后由老年黨員們跟村民解釋。這一做法很好的暢通了干群關系,同時也化解了部分村民對村干部的不理解。老年黨員們在調解鄰里矛盾和做動員工作時,有更充裕的時間和耐心作支撐,在調解民間糾紛、化解村居內部矛盾上發揮了和事佬作用,目前已形成了配合村兩委調解各類矛盾章程。
老年黨員們就像一個流動的“民間信訪室”,走街串巷,進村入戶,夫妻關系不和、鄰里因宅基地矛盾、贍養老人問題……他們都主動介入,上戶調解。前不久,村里一對80后小夫妻不認真經營家庭,經常吵架鬧離婚,老年黨員們知道后,多次上門調解,終于使小夫妻和好如初。
據統計,截至目前,村老年黨員“民間信訪室”受理的矛盾糾紛案已有400多件,成功調處的有392件,調解成功率為98%。
(黃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