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區著力打造 全省對臺工作先行先試區

近年來,我區對臺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圖為6月8日在寧波市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我區空港物流園項目首批簽約。

近年來,我區通過建立臺商服務隊等措施,加大了對臺商臺胞的服務力度。圖為區臺商服務隊在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池曉榮帶領下進瓜棚訪果農解難題。

近年來,我區對臺民間交流交往活動日益頻繁,在海峽兩岸架起了“連心橋”。圖為在“臺灣安平古堡——龍灣永昌堡”兩堡交流活動中,臺灣客人在永昌堡合影。
-陳智慧黃日聰
一道海峽,割不斷兩岸的血緣親;一彎淺水,聯通著兩岸的同胞情。
全面對接海西、融入海西,這兩年,溫州與臺灣交流合作呈現出廣闊前景。而龍灣作為溫州對外開放的龍頭和窗口,依山傍海、臨港臨空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良好的發展環境。在這新一輪的對臺發展中,龍灣的目標非常明確,抓住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對臺交流交往和合作發展,打造全省對臺工作示范區和重點區。
而隨著龍灣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征程的逐步邁進,龍灣對臺工作也佳績頻傳,2011、2012年連續兩年獲得全省對臺工作先進榮譽。
以臺引臺
對臺招商引資結碩果
在瑤溪,街道工作人員指著一塊約70余畝的土地告訴記者,“再過兩三年,這里將建成一個具有一流水平的社會福利中心。”在這片空闊的土地上,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實施的一些前期處理,在今年6月18日的海峽兩岸(溫州)投資合作推介會上,龍灣空港物流園、龍灣區社會福利中心等兩大服務、民政項目與臺商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通過這些項目的合作,將把臺灣先進的現代服務、養老等產業引進龍灣。
多個臺商的大型項目落戶我區,是我區對臺招商引資實現“以臺引臺”結出的碩果。所謂“以臺引臺”,就是發揮龍灣臺胞臺屬以及在龍灣投資創業的臺商和臺商協會的橋梁作用,為臨港、空港和高新產業的對臺合作發展項目牽線搭橋,吸引臺商、協會來我區投資興業。
龍灣擁有豐富的對臺資源,現有去臺人員247人,臺胞596人,在臺灣和海外的親屬約1200余人,定居臺胞12人,臺屬1386人,長期居住在龍灣的臺商76人。其中許燦欣是較早來溫州創業的臺商之一。1997年底,他把原先設在印尼的眼鏡工廠搬到溫州。17年在溫生活和工作的經歷,讓他覺得這里是一片適合創業干事的地方。去年,以溫州龍灣永昌堡——臺南安平古堡兩岸古堡對接為契機,他接觸到了很多臺南的企業家,以龍灣招商“編外”人員的身份,向與會的企業家介紹龍灣空港、交通和產業優勢。臺灣新竹物流公司負責人簡福川當即就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在隨后的半年時間里,通過許燦欣的牽線搭橋,促成了臺商與龍灣區合建空港物流園項目落地。近年來,以臺商引臺商,這樣的例子在龍灣很多。
近年來,我區十分重視對臺招商引資工作,充分發揮臺商、臺胞臺屬的優勢,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形式,充分利用臺商、臺商協會等進行招商,通暢“以臺引臺”渠道。截止目前,我區已擁有臺資企業25家,總投資金額近1億美元,投資行業主要集中在眼鏡、皮革、精密模具、鞋業等領域。去年,我區對臺進出口貿易額突破3500萬美元。
以心換心
對臺經濟合作上臺階
在空港新區,3500畝的空中距離臺灣最近的空港對臺經貿物流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區將建設完畢,再過一段時間,這里將成為溫州對臺商貿的一片熱土。
為了更好的發揮在對臺經濟合作中的作用,我區下足了功夫。先是成立了由區委統戰部長池曉榮為組長、臺辦等相關職能單位人員組成的區臺商服務隊。服務隊成立以后開始密集走訪區內各臺資企業,悉心幫助臺商臺企解決實際問題,支持服務轄區臺商臺資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為臺商破解難題,助力臺企在我區健康發展。今年以來幾乎走遍了我區的每一家臺資企業,及時幫助臺商排憂解難,相繼解決了明園果蔬園土地賠償糾紛、富翔光學反映的公交站點調整后給企業員工上下班帶來的不便等問題,贏得了在龍灣臺商的好評。
另外,積極推進空港對臺經貿物流園、高新產業技術合作園兩大園區“落地生根”。充分利用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口岸升級的良好時機,促進空港新區對臺物流園區的項目落實;著力打造高新技術園區對臺經濟合作園,積極引進臺灣高新技術產業,借助臺企先進的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有效反哺推動龍灣的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還積極配合做好我區高爾夫球訓練基地招商引資服務工作。
與此同時,認真開展“五必訪”活動,切實做好臺胞臺屬維權工作,對臺胞、臺屬的來信來訪,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給與恰當處理,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熱情幫助臺胞、臺屬解決在經商、旅游、探親、遺產繼承等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通過妥善處理和切實幫助臺胞臺屬解決在各方面碰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消除不穩定因素,把涉臺維穩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今年來,共接待臺胞臺屬100余人次,受理臺胞臺屬來訪來信和涉臺案件8起,均已妥善處理。
以民對民
對臺交流交往譜新篇
去年11月,我區開展區永昌堡與臺南安平古堡對接活動,成功搭建了龍臺兩地古堡文化交流平臺。兩岸古堡對接文化交流活動開歷史之先河,自此,永昌堡民俗研究會與臺南安平古堡文教基金會之間書信往來日益密切。
近年來,我區以民間交流為主抓手,在海峽兩岸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春節期間通過寄賀卡、賀信、互致電話等方式,向臺胞臺屬、在臺同鄉會表達新春祝賀,充分體現兩岸同胞“同祖同宗,血脈相承”的濃濃鄉情。臺商協會和臺聯會活動頻繁,如去年端午節來臨之際,龍灣區臺辦牽頭組織舉辦“2012年在溫臺商端午聯誼活動”。活動邀請了在溫州工作生活的臺商臺胞200余人參加,共慶端午佳節,感受兩岸同胞同根同族的血脈親情。
此外,區臺辦等相關單位,還赴臺南安平古堡文教基金會開展兩岸古堡文化對接深化交流,召開專題研討會,推進兩堡對接簽訂《兩堡對接備忘錄》、《旅游備忘錄》等備忘錄所確定的相關工作的落實,努力實現兩堡對接時所提出的“兩堡攜手共永昌,兩岸交流促安平”的主旨。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區臺辦在全市第一個制定因公赴臺考察交流管理的實施辦法。今年計劃組團6個批次。上半年,已辦理現代服務團組赴臺考察手續,正在辦理空港新區招商引資團組;協助部門隨市團組13人次;來龍灣經貿考察、旅游觀光、探親訪友的臺胞臺商近200余人次。
今年初,利用在龍臺商協會人脈資源豐富優勢,積極搭建龍灣醫療衛生服務業與臺灣先進醫療機構合作交流平臺,引進臺灣民營醫院先進管理經驗。目前,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與臺灣桃園天晟醫院對接活動已在洽談之中。積極籌備狀元橋社區、永興街道興北社區與臺灣相關社區之間的對接工作。積極配合市僑商協會,組建我區重點僑商翁銀巧、李月萍、胡巧敏等人赴臺交流,形成“僑中有臺、臺中有僑”的良好互動局面。
以制促治
對臺工作規范發展
良好的關系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政策支持,而對臺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我區就從加強領導入手,堅持“四個到位”,健全對對臺工作機制,促進對臺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領導重視到位。區委書記和區長親自擔任區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今年3月又專門成立了區委書記為組長,區長為第一副組長,由區委、區政府各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的區對臺暨海峽西岸經濟區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對臺工作。同時每次重大活動都有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與對臺重大交流活動。
落實制度到位。先后制定了《區主要領導聯系重點臺資企業負責人制度》、《區重點臺資企業負責人聯系制度》、《龍灣區涉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龍灣區加強對臺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意見》等對臺工作機制等系列規章制度,在工作中嚴格貫徹落實,促進對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組織機構到位。區臺辦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中共溫州市龍灣區委臺灣工作辦公室、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含事業單位兩個,即溫州市龍灣臺灣同胞接待站、溫州市龍灣區臺胞臺屬聯誼會,配備正、副主任各1名,事業編制6名。健全區級、功能區、街道和部門對臺工作領導機構,實行對臺工作黨委主要領導負責制、對臺重點工作部門分工責任制。今年7月中旬還將進行區第二屆臺聯會換屆,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
貫徹上級文件到位。為進一步規范赴臺交流活動,推進我區赴臺交流的計劃性,規范審批程序,明確赴臺人員的資格審查條件,強化赴臺交流的管理,我區在全市率先制定通過了因公赴臺考察交流管理的實施辦法。并建立區級臺商服務隊,拓展臺聯會活動范圍,做到服務臺商臺胞工作無盲點、無漏點。今年區臺辦還將申報創建全省對臺工作重點縣,將結合自身優勢,圍繞創建重點,繼續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著力把龍灣打造成為全省對臺工作的典型。
如今,我區通過健全對臺工作體制機制,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建立經濟合作平臺,兩岸的交流日益密切,龍灣臺灣兩地新一輪的合作關系正邁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