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航班輸入疫情”對個人防護有哪些提示?溫州專家建議

“8.12省外航班輸入疫情”報告的陽性感染者,經病毒基因測序,為奧密克戎BA.2.76變異株。此次輸入疫情中,該變異株呈現哪些特點?從陽性感染者的流調中,發現哪些需要引起防護重視的?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蔣賢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BA.2.76變異株傳播速度更快、感染性更強、更隱匿,防控難度更大。
結合全國各地的疫情情況分析,從陽性感染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情況來看,主要表現為無癥狀感染者居多、在同一密閉空間短暫停留也有引發傳染、14歲以下兒童占比不低。針對這些特點,專家對癥給出個人防護建議。
無癥狀感染者居多
建議:疫苗防重癥效果明顯,全程接種疫苗
蔣賢高告訴記者,此次疫情中已發現的陽性感染者,均已在定點醫院接受治療。從癥狀來看,無癥狀感染者超過80%,其余的全部為輕癥。
記者了解到,感染者平均年齡為31歲,除1名兒童外,其余人全部接種過疫苗,而且大部分已完成全程接種。專家分析,年齡輕再加上全程接種疫苗,因此感染后大多數是無癥狀或者輕癥。
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全程接種和打加強針,能有效預防重癥和死亡。蔣賢高提醒,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非常強,普通市民尤其是沒有禁忌癥的老年人,要盡快接種疫苗,按照規定的間隔完成加強針的接種。
病毒傳染性極強
建議:在風險較高的密閉場所要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蔣賢高說,BA.2.76變異株感染性非常強,提示我們不僅要做好“防疫三件套”,在風險較高的密閉場所,還要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對此,專家認為,基于該變異株的特點,時空伴隨者感染的風險在增加。8月12日晚去過龍灣國際機場的市民朋友,應立即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戴好口罩,就近采集核酸,停止社會面活動。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除了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米社交距離外,在風險較高的一段時間內或者出入交通場站等風險較高的場所時,務必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有條件的可以佩戴醫用防護口罩。
飛機上前后相距13排都能傳染
建議:減少跨省旅行
此次疫情大部分陽性感染者為機艙內感染,且最遠的相隔13排。蔣賢高分析,飛行時間長,期間口罩拿下或戴口罩不規范;病毒經氣溶膠傳播等,都是導致多人感染的可能因素。
這說明,在密閉空間里病毒的傳染性更強。因此,搭乘飛機、動車等,在遇上陽性感染者后,被感染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
專家建議,近期減少跨省旅行,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如果是外地來(返)溫的,務必事先打開“溫州防疫碼”預申報,到溫州后主動進行核酸檢測,配合社區落實健康管理措施。